说几句关于产品的感悟。
今天我问微信团队的一位朋友,为什么我们公司的微信公众帐号「丁香园」的历史信息是不完整的,有的文章看不到,有些文章还能看到。微信的朋友告诉我,只有群发给所有人的信息才会出现在历史信息中。我恍然大悟,事后一想,这是个「功能」而不是「缺陷」(为什么?),我应该之前能想明白的。但是因为思维定势,我一直以为是微信后台取数据出现了故障。
类似的问题也经常有网友问我,你为什么每次微信都要配个图? 你不知道多浪费流量嘛? 我也知道有些文章不必配图,但是公众平台后台功能就是这样的。如果消息短,可以直接发文字信息即可。如果消息过长,就只能发图文信息。还看到有人说,为什么微信朋友圈发文字信息的功能做得那么隐蔽? 为什么隐蔽,或许微信的初衷就没想让你只发文字信息啊,原本只是一个彩蛋,但没想到用的人越来越多了而已。
一个好产品,意味着会让一部分人觉得非常难用。如果你想讨好绝大多数人,就意味着必须要妥协,而妥协带来的后果就是增加更多的功能,让产品变得更加复杂,复杂到最后,任何一个人的需求都能满足,做到这样,就不是一个好产品了。对于人来说或许也是这样,八面玲珑的人未必就是真的老好人。
昨天说了几句杭州的免费无线网络。今天收到一位读者诚恳的回复,摘录如下:
「Air-WASU 这广告劫持的不仅是微信,而是所有 Web 页面。与 i-Hangzhou不同,这个 SSID 是华数出资运营,考虑运营成本,内嵌广告是无奈之举。i-Hangzhou 是市政府投资并召集几家运营商共同运营,华数只是其中一家而已,故没广告,至于手机注册其实只为监管而已。至于信号不好难于连上的问题… 因为运营是非盈利性质,无线城网设备的升级优化无法有足够资金支持,请理解。」
看了这些,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了。或许 GDP 就是这么搞出来的吧,投入不少资金,又不是很情愿,对用户实际价值又不大,浪费。
这两天工作效率有点降低,一直在折腾配置笔记本的环境,处理信息的效率降低了不少,请大家谅解。
有读者反馈内容肤浅,我决定弄点更肤浅和通俗的内容来。
{小道消息}
1. 收到线报,金山云新开了两个云存储产品项目,和之前快盘的产品功能重合度极高,疑似内部山头林立在抢占资源圈地盘。对于大公司内部强资源这现象大家怎么看?
题图:筷子 从产品的角度上看,你觉得筷子算是一个好产品么?
这篇文章来自「小道消息」,微信号: 「WebNotes」. 觉得这篇有价值,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长期收集业内各种有趣的信息以及爆料。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