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饭我做了一个土豆炖茄子,吃得心满意足,饭后刚想上网冲个浪,不料想困意袭来,一头栽在床上睡去。不知睡了多久,忽然惊醒,万籁俱静,四周黑乎乎一片。我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头,你猜我想起了什么?
微信忘了发了…
然后想起床写东西,一看手机都零点了,只得作罢。向各位深夜等候的朋友说声抱歉。昨天真是睡过头了,不是主观上不想发。
{语无伦次}
因为在微信后台经常收到大量的反馈,久而久之,对于有些典型的反馈,我都总结出规律来了。比如有时我忍不住说几句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情的时候,以下几种类似的留言总会出现:
1.存在即合理.
2.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3.你不是专业人士你别胡说.
4.也不能这么说,其实也有好的.
比如前几天多嘴说了一下地震局的事情,收到的留言有对我的数据和观点进行纠正的,让我也学习到了不少东西。当然也有不少这样的论调:你不是专业人士你别胡说,你怎么知道中国的地震局就没有美国有效率? 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也有有用的时候…而以前我批评过中医,也总会收到类似的留言 — 当然还有更为激烈的: 存在即合理,几千年的东西,不能轻易否定;你懂中医么? 你不懂别在这里乱评价;也不能这么说吧,中医也有治好了病人的,中医也有好中医。
有时候我也忍不住可能回一句,然后就陷入到阵地战。以上几句基本上能轮换用,最后只能闭嘴。因为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
上面我说的这几种常见的反馈,其实也代表了一些人的典型思维。
1.酱缸思维 (比如 1,2,4)
2.搅屎棍思维 (比如 2,3)
酱缸思维一般的表现是:这环境就这样了,别费那么大劲儿折腾,也别想着改变,有好处就捞一把,没好处也饿不死,反正都无所谓。这类人对待恶总能体现出极大的善:抓出一个贪腐的,就说,他也是受害者;抓到一个投毒的,最后能解读出来投毒的也很可怜。柏杨说过酱缸文化,我想这种思维就是酱缸文化的产物吧。
搅屎棍思维的表现相对容易描述: 就是你跟他说局部,他跟你说整体,你跟他说整体,他跟你说个例,你跟他个例,他说你不客观。持此类思维的人很少会意识到别人言语中正确的地方,永远盯着你话语的漏洞,一旦抓到了漏洞,他们就认为找到了可以战胜你的法门。
为了避免我再次陷入到这样的阵地战,我必须要承认,有的时候我自己也会暴露这几种毛病,所以你看,我在这里其实是反省,而且,很明显,反省的还不够,还不够深刻。
{硬派科普}
前几天推荐了一下方舟子先生的微信,然后收到不少人的抗议。抗议的内容不说也罢,大家应该能猜出来那些内容。但我要说,我推荐他是因为他的科普文章的价值,这些科普知识属于「硬派科普」。
什么是「硬派科普」(这个词是我刚才造的,我不知道别人说过这个词不)。简单地说,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有些人是听不进道理的,但是即使你听不进道理,你还可以看看那些事实。相比之下,方舟子所揭露的那些虚假的信息都是用的怎样的手法呢? 「捏造信息 恫吓民众」绝大多数都是这两个手法。一是捏造莫须有的所谓科学言论和数据,或是将一些不入流的科学研究结论当作真理,然后是吓唬人,什么吃了转基因的粮食生态怎么怎么样啦,远离微波炉啦,散播这些谣言的目的是干什么? 有些人是无知,有些人则是纯粹的经济利益驱动。
有些人是因人废言的,对于这样的朋友,我只好摊摊手,无话可说。
题图:地震来临时自救的三个要点: Drop,Cover and Hold on (伏倒,掩护,抓牢)。,这是美国政府救灾部门和国际红十字会等机构推荐的做法。想了半天,的确感觉要比所谓的「生命三角」做法可靠性要好很多。
点击{阅读原文},推荐一篇文章《科学大争论–地震能否准确预测?》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