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一颗八卦的心,但我的不带入 22 世纪

Bigdata

今天的一个感慨: 10 年前的非典,改变了许多互联网公司。但只有 Alibaba 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个塑造公司文化的契机. 除此之外,还有哪家互联网公司每年都把非典挂在嘴上? 阿里为什么要这样做? 或者这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最近关于自媒体的讨论多了起来,各位朋友,请不要把我列入自媒体. 我也不懂什么是自媒体。周日在微博上提问「自媒体」应该怎么翻译? 有人告诉我是「We Media」,而不是我以为的 「ego Meida」,还说自媒体是根据英文翻译过来的,话说,We Media 译成「自媒体」并不是很合适吧? 另外,我看国内这自媒体应该叫 「Q Media」才行,Q 代表 QQ 和 Quan(圈子).

媒体的朋友请不要转载小道消息的内容.

有读者给我发消息,说的还挺小心的,估计是怕我伤心,主要是说我推荐的几个帐号写的越来越比我好。这不是很正常的嘛,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才会不停的推荐更好的帐号给大家。要知道这个行业里面有素材有故事还写得好的朋友实在太多了,只有不停的涌现出更好的内容更好的帐号才会让微信良性发展。

其实我也知道大家更喜欢看什么内容。只是我这个人比较犟,一般不会妥协。比如我已经不愿意写那些:八卦的话题,甚至涉及到隐私的;或是专说公司内斗职场阴暗面的;或是盲人摸象指点江山的。尽管这个帐号名为「小道消息」,估计不少人也是本着好奇的心态来关注的,人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嘛,但是八卦终究无法变成生产力,我倒是想把它变得大道一点。

前几天不小心说了一嘴人人网,接着看到有朋友问我说人人到底怎么了, 今天又看到新闻说 2012 年「扭盈为亏」- 净亏损为7500万美元,真是吓了一跳。那边是 Facebook 估价一路上涨,这边是「中国的 Facebook」一路走低。估计分析起来各有个的理儿。但基本上来说,还是人人网本身的收入模式上问题。如果去看财报数据,2012年全年总净营收为 $1.761亿,而 2012 年全年网络游戏营收为就有 9020 万美元,如果看 2012 Q4 的话,人人在线广告业务营收为 1250 万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7%. 以上这两组数据基本上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人不是一家数据公司。人人财报上给出的解释说「宏观经济环境疲软导致品牌广告主投入减少,以及行业竞争加剧」,这个解释理由是站不住脚的,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人人无法从数据上变现,从流量变现的效率太低。

我尝试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无法从数据上变现,一方面是过于依赖于传统 Banner 广告(Yahoo!模式),而卖 Banner 广告又必须有一只足够庞大的销售团队,后续即使想往数据的路子上走(Google/FB 的广告模式),也无法掉头。而且,要玩数据,必须要由技术驱动,要有技术积累,就要有足够好的前瞻性和足够的投入,此前,没有看到人人在这方面的布局,也看不到在这个上面的耐心。

所以,有因才有果,这就掉入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要收入刺激,否则股价会疯掉,一方面不能投入大量的技术储备,通过游戏(自主研发/运营)做营收无疑是快速而且直接的办法,不过这样一来就更加无法保证广告上的后续储备,收入比重自然倾斜。也就是现在的这个局面,饮鸩止渴,自食恶果。当然,我相信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个问题,看人担柴不费力,如果是把你放到那个位置上可能也会做出短期正确但是长期错误的抉择,谁让你是上市公司?

业界还有一家公司跟人人非常像,那就是新浪微博。有足够大的流量,但是在用最愚蠢也最顺手的方式去变现-卖 Banner 广告。实际上这种方式从长期来看也是低效的。微博跟人人的不同在于,微博团队的确在数据和广告技术上持续做投入,尽管目前还无法判断微博新的自助广告系统是否会改变微博的营收,但起码是在做有效的尝试,希望董事会要有足够的耐心。

不要误解,卖 Banner 广告当然不是个坏事,但对于 SNS 的网站来说,会有一个分水量,在分水岭之下,适合 Banner 广告;流量大到一定量级,必须用其他的广告形式。

以上是我的浅见,如果你买卖这两家公司股票亏本,可别怪我。其实大家如果对一些公司感兴趣,建议去雪球上吸取一下营养。我在那里找到了不少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嗯,或许你们喜欢类似的话题。不过我也就打算写这么一回。擦,你刚说不盲人摸象…

看起来微信已经针对 Android 版本滚动更新完了,所以我这两天收到足有上千条关于微信安卓版也有「查看历史信息」功能的友情回复。感谢大家对我的纠正。我又错了。微信团队的同学,能否偷着告诉我一下,到底这个功能是怎么更新的啊? 我都不敢继续说了,越解释越说不清楚,很窘.

题图:Big Data 引用自:Prabasiva.com 上的一张图.

点击{阅读原文} 可以下载 「爱范儿」的 iOS 客户端。爱范儿曾经推荐过小道消息的帐号,受人滴水之恩,当以再次推荐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