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反馈说最近小道消息错别字增多,我仔细看了一下最近发出去的内容,有些的确是错别字,比如「钱」错成「前」,拼音惹的错,这么解释不够有说服力,主要还是我的不够细心;也有的其实不是错别字,是行话(Jargon),比如「带盐」,我以后会尽量少用这些行话或者说流行的词儿,容易引发误解,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这些。一般被指出的错别字我都在 http://hutu.me 的备份上做修正了。以后我会争取用更直白,更简洁的词汇。也请大家尽量体谅一下我,现在每天检查错别字的时间快和写作内容时间差不多了,而且,很难克服的一个问题是:有些错误我自己是检查不出来的。尽管别人指出之后我知道那的确是错的。这种视而不见的盲区最可怕。
说起盲区,就想起来以前看过的一段话「你所想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受到你并不知晓的有色眼镜的影响——你看世界是带有偏见的,甚至是建立在自私伪善的基础之上,它并非客观观察的结果。」
怪不得很少有人说我客观呢。在理 🙂
今日问答
问:世上YY(意淫)能力最强的人估计都集中在IT行业,这种能力还是与日俱增的,哪怕做出了一大堆屎一样的东西,还是能保持自我感觉良好,并且能时刻扬言颠覆。是什么造就了IT人如此强大的内心?
答: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特地查询了一下意淫的出处,维基百科是这样写的:
意淫是心中爱悦异性或同性而未有性接触的想像行为,《红楼梦·第五回》: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乖乖,原来还出自红楼梦。不过现在这个词义还是有一些变迁的,但似乎还是保留「未接触」而怎么怎么样的意思。
各种传奇故事太多,是主要原因,甚至是最主要的原因。媒体推波助澜,成功人士和伪成功人士大谈「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在这些真真假假的故事的鼓动下,很少有人会考虑到自身的能力和周围环境的缺陷,相反会给自己找很多借口和理由,比如,「你不去做,怎么知道不行呢?」 这句话没错,但是很明显的是,你做了你也做不成前些年的比尔盖茨和今天的扎克伯格。
IT行业是不是有最多意淫的人我不知道,不过之所以有这么这类人在这个行业,其实还是跟「未接触」有关,也就是说,有真正做事经验的人太少了。多数人都是看了一些令人热血沸腾的造富神话,一头扎进这个行业。折腾几次,呛过几口水之后知道了水深水浅其实也就踏实多了。
IT行业这类人多的另一个原因或许也是普遍现象,那就是不少人都深受「高于平均现象」之害,总以为自己要比别人技高一筹,比别人更聪明。其实不是这样的,绝大多数人的能力和聪明程度都是平均水准罢了。真正超乎常人的那些人是因为他们更加努力。
或许这个行业就是个浮躁的行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踏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的人无疑最后的成就最大,收获更多。这真是非常公平的。
(不好意思,这则问答中用了一个禁忌词,大家没意见吧?)
—-分割线—-
有的时候遇到一些朋友问我对一些「点子」的判断,比如对某某产品/思路的观点,巴拉巴拉巴拉说一堆,然后问我,你觉得这个点子靠谱么? 我一般都会直接说出我的想法:不靠谱/垃圾/有机会… 不过最讨人嫌的是,一般我说出自己的观点之后都会收到一个更加脑残的追问:为什么呢?
你自己不会动一下脑筋么?如果一个想法直接被人说是「垃圾」,原因是什么还用说么?
请问这个社会还有做什么事情是靠「点子」能做成的?如果你指望一个自己都拿不定的点子去做事情,你还做这种事情有什么用?还不如去买彩票吧?
再说了,我哪有那么多看法可以说,又不是算命的。千万别相信我给你的任何建议,最多做一个参考,具体如何做,如何决策,必须由你自己来做。
最后问个小问题:现在各个中心城市都有各种打车类 App,大家用过哪些? 觉得哪一个好用?
题图:搜索「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看到的一副漫画… 我不知道这幅漫画讽刺的是谁.
点击 {阅读原文} 可以直接访问移动版本的 「Startup News」. 这几天已经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响应式设计与改进.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