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过去这 24 个小时你没上微博,你猜是谁被骂的最多? 春晚? 错,方滨兴.
昨天方校长发了一条拜年 + 藏头打油诗的微博,结果被网友转发了(因为评论是关闭的)将近 1.5 万次,每次转发几乎都附带一个「滚」。你说大过年的,一个人要多招人恨才会被骂成这样?
微博上一大堆人吐槽,也包括我,我在听完那首《风吹麦浪》之后问了一句:
麦子是什么时候成熟? 秋天么?
结果引来不少人嘲笑,说你这家伙怎么五谷不分啊 。然后我问了第二句:
请听题,刚才那首《风吹麦浪》唱到「我们曾在田野里歌唱 在冬季盼望 却没能等到阳光下 这秋天的景象 」,请问,这是歌唱的什么纬度的麦田?
很明显,这首歌写的不对。这并不是有些脑残说的「无聊的人,想炒作的人就喜欢挑这些无关紧要的刺」,我炒作什么呢? 又不混娱乐圈儿。
有一条留言倒是下了肯定结论「歌词有瑕疵,李健贴吧很早有讨论过的,可能为了整体压韵和和谐没再修改吧」
如果在冬季盼望,那么是冬小麦了。问题是冬小麦哪有在秋天成熟的?如果是春小麦,翻看整个留言,很多人都认为东北的春小麦是秋天成熟的,实际上,东北的春小麦生长期短,是小暑前后收割,小属的上一个节气是夏至,下一个是大暑,你说这是秋天还是夏天? 可别说 7 月份就是秋天了,阴历还是阳历呢? 估计还有人以为阳历 7、8、9 月份是秋天呢吧?
可以肯定的是,这首歌的歌词犯了常识性错误。当然如果词作者解释说秋天景象实际说的不是麦浪翻涌这事儿,那也没办法了,自圆其说也说得通。
昨天看完郭德纲的相声之后,我发了另一条微博:
群众演员都他妈从德云社找来的么? 「吁」声不断的,全国观众谁他妈明白这啥意思啊?估计有不少人以为喝倒彩的呢
只有部分的网友看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有大约 1/3 的人在纠正我说现场说的是「噫」,不是「吁」,是叫好的意思;还有 1/3 的人在反驳我说没看过郭德纲相声别在这乱嚷嚷;还有大约 1/3 的人说的确开始都误会了。
但我的本意是说什么呢? 全国听过郭德纲相声的并且能懂得现场这种特有的喝彩的,毕竟只是少数。这么全场「噫」声一片的,肯定会有大量的人误会,这是导演的一大失误,是给添乱。再者,春晚本来声音就嘈杂,室内说话,室外鞭炮,分不清是「噫」还是嘘声怎么办? 第三点,现场的节目不管是小品还是相声,都有这个声音,这就更不对了,相声这样,情有可原,问题是看小品的人谁懂得这些? 这才是我的本意。
刚才在留言中看到一条反馈,大意是「希望在敢说之余,对自己并不专业的领域不要随便下结论、扣帽子。毕竟这是公众帐号,很多年轻人视你为偶像,很愿意接受你的观点」
我的回应是这样的:对自己不专业的领域我偏偏要下结论,不愿意看滚一边去。
我无意冒犯这位朋友,我知道他或许也是「好心」,但这个世界上好心不一定就是在做好的事情。什么叫对自己不专业的地方不要随便下结论扣帽子? 我看你这才是给别人扣帽子的思维,你怎么知道我对什么事情专业? IT 相关的话题我专业么? 我搞 IT 也不过十多年而已,算专业么? 假定算的话,说点常识的话,我就不够专业了么?那我会思考都有 30 多年了。就不能评说一下常识么?
即使有朋友觉得这个小道消息有意思,看到我说的不靠谱的话他们自己没有大脑么自己不会思考么?都以为现在年轻人都像你们当时受的洗脑教育啊?
多用一下自己的脑子,不要太盲从。
题图:夜空 . 在花瓣上看到的一张图. 名字是我随便安上去的 🙂 仰望星空的时候脚踏实地吧。
感谢朋友们的祝福,很难逐条回复。再次祝愿大家新年快乐!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