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奇的故事:美国某公司的明星员工 Bob 将工作外包给位于中国沈阳的软件顾问公司,费用只相当于他自己薪水的 1/5 ,自己平时则悠哉悠哉的上网冲浪购物什么的,还年年被评为明星员工。
这个故事具备吸引眼球的所有潜质,这两天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可惜的是,故事不是真实的(我在最开始也上当了),已经被辟谣。
但是这个故事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环境的真实的一面。现实生活中应该有过这样的人。或许有人遇到过类似的神人。
要我说 Bob 这哥们儿-假定有这么个人吧,资源调配很有一手,绝对具备做中国互联网公司高管的潜质,被开除有点可惜了,建议 Bob 来中国应聘一些公司的高管。
Bob 会把日常事务由秘书处理(我就知道不少互联网公司高管开会,会议记录都是由自己秘书代劳),其它事情由下属处理,自己晚上写写邮件跟老板沟通沟通,没准儿还能被各种媒体评为优秀职业经理人呢。
你身边有 Bob 么?
昨天另一个很搞笑的事情是看到中国企业家网站的文章赫然写着「产品经理的年薪一般在30-50万元左右,国内互联网行业产品经理年薪范围一般在60-80万间,70万左右的偏多。」
险些把下巴惊掉了。这些媒体这么乱写,不知道要让多少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一头扎进产品经理这个行当,简直就是误导人嘛。这些不负责任的报道导致这个行业从业人员更加浮躁。这行业不缺明星,缺少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当然了,我相信这样高薪的产品经理是有的,假定他是 Bob 好了,建议这么牛的产品经理把工作外包给中国企业家杂志那篇文章的作者,估计只需不到 Bob 工资的 1/5 即可,然后 Bob 自己每天逛逛淘宝,逛逛微博,然后写邮件给老板就好了嘛。
Bob,你的名字有多少传奇。
—–插播一条友情提示—–
今天的消息:止泻宁(复方地芬诺酯片) http://t.cn/zjDakfN 近期不少还在初高中的青少年在滥用这个药物,服用后脸红身体发热,致幻,俗称「小白药」「肚子药」。这个药物很容易成瘾,对身体危害很大。不少地区已经对这个药物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请家里有青少年的朋友留意一下,杜绝让青少年患上毒瘾。
我觉得这种信息比小道信息还重要。
Google+